湿地杉木
湿地杉木是一种仅存于新西兰亚热带气候区的植物。第一株出现于侏罗纪时代,即1`9-1`35亿年前。论树干体积而言,它们是地球上最大的树种,高度可达70米,直径可达9米,但是大量树木不幸遭英国殖民者砍伐,用作木材或开辟林地。所以,现存的所有该树都受到政府和法律保护。最大的现存贝壳杉名为“塔恩`马胡塔”,毛利语意为“森林之王”。
湿地杉木是一种仅存于新西兰亚热带气候区的植物。第一株出现于侏罗纪时代,即1`9-1`35亿年前。论树干体积而言,它们是地球上最大的树种,高度可达70米,直径可达9米,但是大量树木不幸遭英国殖民者砍伐,用作木材或开辟林地。所以,现存的所有该树都受到政府和法律保护。最大的现存贝壳杉名为“塔恩`马胡塔”,毛利语意为“森林之王”。
大约在5万年前,最后的冰川世纪,一系列难以解释的地裂吞没了整片湿地杉木林,使其淹没在水和泥之中。这些物质所具有的特别性质以及绝对无氧的环境使这些树木免受降解腐烂的厄运,直到今天仍然完好无损,成了真正的“木矿”。稀奇的是,尽管在泥沼中埋藏上万年,这些木材的材质仍然和刚刚砍伐的木材一样新鲜。蒺藜盘绕于树干达30米的高度。树节内含有的树脂从琥珀色慢慢变成金粉色,赋予树木金色的光泽。
这些湿地杉木位于巨大的史前沼泽,后来被洪水淹没。一旦沉积处被发现,就可以用挖掘机和推土机来挖掘。复原工作十分困难,因为存在难以进入的泥沼和软弱区域,并且树木体积过大,必须使用重型设备。树干重可达200-300吨,因此操作者需要将其砍成两到三部分,然后吊起运走。部分树干被精细切割成圆板,这是一个漫长细心的过程,切线方向切入,以保证厚度一致并尽量减少树干的移动。多雨的冬季和沼泽湿度较大迫使操作手只能在干燥季进行挖掘,并且花费数月时间处理木材。一旦开采出来,这些植物便送到奥克兰大学用碳-14测定年份。从颜色可知这些植物的年份从7000到50000年不等。